沈阳音乐学院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启动会暨线上评估专家见面会

学院召开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意见反馈会

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吴志武讲话

辽宁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振权讲话

评估专家石竹青讲话

评估专家张冰讲话

评估专家刘昂讲话

评估专家杨曦帆讲话

评估专家王嘉讲话

党委书记赵恒心讲话

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彦讲话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集体考察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集体考察

      9月10日至26日,根据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和辽宁省教育厅部署安排,沈阳音乐学院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由15位省内外专家组成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通过审阅报告、调阅材料、听课看课、座谈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我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全面诊断与精准指导。

      在此期间,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启动会暨线上评估专家见面会。会上,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音乐学院副校长吴志武,就审核评估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辽宁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振权讲话。学院党委书记赵恒心致辞,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彦作专题工作汇报。辽宁省教育厅督学刘彤、辽宁省教育厅督导处郎佳到会指导。

      9月26日,学院召开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意见反馈会。专家组组长、中国音乐学院副校长吴志武,专家组副组长、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石竹青,专家组成员牡丹江师范学院副校长张冰、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刘昂、大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杨曦帆、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王嘉,观察员、中国东北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李志义,辽宁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振权,辽宁省教育厅督学刘彤,辽宁省教育厅督导处郎佳,学院领导出席会议。学院中层干部、联络员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吴志武主持。

      吴志武代表专家组向学校反馈审核评估考察情况和整体意见。专家组认为,沈阳音乐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评估方针,全院上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动员和充分认真的准备,并在迎评促建过程中持续改进,成效显著。学院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务实求真,把学院高质量发展担在肩上;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锐意进取,青年学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全校上下呈现出干事创业、创新奉献的精神面貌和良好氛围。专家组从五个方面肯定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树牢立德树人基石。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实施“一核双驱三工程”,大力弘扬鲁艺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立德树人成效明显。二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学院确立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五育融合,构建“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业拓展+艺术实践”的课程体系,创建教、创、演、学、研、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扎实淬炼师资队伍能力,弘扬光荣传统,打造新时代鲁艺之师。学院以鲁艺精神为核心,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全链条闭环体系,实施“师德师风净化暨德润桃李工程”,实施鲁艺学者计划,从领军人才、中青年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三个层次培育高层次教师。四是强化价值引领,落实“三全育人”,培育时代新人。学院立足大思政格局,构建了“1245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助力区域协同育人体系。五是拓展社会服务深度与广度,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彰显文化担当。学院紧扣辽宁文化发展需求,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赋能地方文化建设,将办学治校举措深度融入地方文化服务。同时,专家组也指出学院在办学目标与“三步走”战略落实力度、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资源投入、教职工人员结构与效率、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李振权代表辽宁省教育厅对专家组全体成员的辛勤付出和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他指出,专家组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建设性和指导性,不仅对学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促进辽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提供重要参考。他对学院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学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汇聚育人合力,进一步强化鲁艺传人的使命和担当,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艺术人才。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做好评估整改“后半篇文章”。学院要高度重视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对短期问题要立行立改,对长期任务要纳入学院“十五五”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整改工作落地见效。三是要聚焦特色优势,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要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推进“四个回归”,切实做到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出实招,在教学改革创新上见成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求突破,在资源优化建设上提效率,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上再完善。

      石竹青、张冰、刘昂、杨曦帆、王嘉五位评估专家,分别从各自负责的考核指标出发,围绕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意见反馈,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学院进一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在审核评估专家意见反馈会上,赵恒心代表学院对专家组的辛勤付出和悉心指导表示诚挚感谢和由衷敬意,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诚恳接受、照单全收,并对接下来的评估整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坚持更高站位,充分认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院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院上下深入学习领会、逐条梳理研究专家组反馈意见的核心要义和具体要求,以提升本科教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落实评估反馈意见上来,把整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抓紧抓实。二是要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整改工作有力有效。学院将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和院长任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整改工作,定期召开会议,调度工作进展,研究解决整改过程中的堵点问题。三是要坚持标本兼治,构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将评估整改工作与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和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重点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文化培育等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攻坚,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构建起更加科学规范、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在审核评估专家见面会上,田彦围绕“一核、双驱、三工程”发展战略作工作汇报。一是紧紧抓住“一核”,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舞台上的思政课堂”“红色文艺轻骑兵”和“红色作品讲演会”品牌。构建以思政课筑牢根基,以“大鲁艺”实践深入人民,以校史教育传承血脉的特色育人体系。二是充分利用“双驱”,即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质量提升攻坚行动”为双轮驱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鲁艺新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演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术科研驱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开展系列“教、创、演、学、研、评”活动。以“辽沈艺韵”弘扬地域文化,在唱响时代强音中提升育人质量,在深化国际合作中拓展办学格局。三是持续推进“三工程”,即“课程思政浸润工程”“专业建设迭代工程”及“质量保障提升工程”。建设“艺术+思政”特色课程群,开发“红色音乐课程思政资源库”,持续打造“艺术名师进沈音”等品牌项目。打造传统优势专业与新兴交叉专业“双轨并进”发展模式,积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访学+实践”双通道,搭建“校内活动+校外基地”实践平台。

      9月23日至26日,在入校评估期间,专家组成员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材料核查等多维度调研方式,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职能教辅部门及教学单位负责人、学生代表等进行深入交流,对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系统梳理了评估中发现的问题。

      学院将以本次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补短板、拉长板、固底板,持续激活鲁艺精神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育、育人模式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辽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艺术人才,奋力谱写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崭新篇章,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征程中彰显沈音担当。


文 / 教务处 于  冰

图 / 教务处

初审初校 / 商  迪

复审复校 / 李双雁

终审终校 / 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