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高跷秧歌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圆满结束

项目负责人、副院长冯志莲讲话

冯志莲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学员汇报演出东北秧歌训练性组合《搭肩花组合》

学员汇报演出高桥舞《欢喜冤家》

学员到新宾满族自治县学习交流,与抚顺市秧歌民间艺术团共同表演东北秧歌《欢腾的满乡》

学员到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学习交流,与萨满舞传承人钱玉兰老师等民间艺人合影

东北秧歌专家、著名舞蹈教育家李瑞林教授讲授专题理论课《东北秧歌的渊源与发展》

辽宁歌舞团书记兼副团长、国家一级编导马玉丽教授讲授专题理论课《关于舞蹈的认识》

舞蹈学院院长王海峰教授主讲《东北秧歌典型人物表演》

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演员王晓燕主讲《东北秧歌风格性组合》

舞蹈学院副教授李诺主讲《东北秧歌风格性组合》

 

 

日前,由我院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21年中国非遗•秧歌、高跷秧歌研修研习培训”圆满结束。来自省内的40余名非遗传承人与民间艺术家先后参加了理论教学、实践与拓展、汇报演出、考察研修等多种形式的研修研习培训。本次培训由省文旅厅与我院联合主办。

8月8日,结业汇报演出在沈阳市文化宫隆重举行。我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冯志莲,特聘教授江帆,舞蹈学院院长王海峰和指导教师代表、全体学员参加活动。

冯志莲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讲话。她指出,学员们经过不懈努力和扎实学习,在秧歌的艺术理解、技术技巧与创作实践等方面均取得巨大进步和明显提升。冯志莲表示,沈阳音乐学院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高等音乐院校,建校以来一直十分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近年来,在国家和各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多次成功举办非遗传承人群研习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既促进了传承人群交流,推动了传统艺术传承、发展与创新,也为保护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特性与民族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

汇报演出中,全体学员共同表演了由东北秧歌训练性组合表演和高跷秧歌创作实践表演两部分组成的11个精彩节目,充分展现出学员们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其中,东北秧歌训练性组合表演侧重展现秧歌基本功和技术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成果;创作实践表演则侧重呈现不同地域风格的秧歌研习成果。

为进一步深化培训成果,8月9日至14日,我院组织学员们走进辽宁、内蒙古多地,开展为期5天的研修研习考察活动。学员们先后深入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通辽市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科尔沁左翼中旗架玛吐镇等多地观摩交流,向非遗传承人学习秧歌技艺,并与当地艺术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此次研修研习培训精心设计了“秧歌基础理论课”“东北秧歌手绢技巧课”“编导实践课”等多个研修板块,先后邀请东北秧歌专家李瑞林教授,我院王海峰教授,非遗与东北民族民俗文化专家江帆教授,国家一级演员王晓燕、刘鹏,国家一级编剧丛亮,中国非遗•海城高跷秧歌国家级传承人邢传佩、杨敏等专家为学员们授课,进行针对性辅导。研培期间,学员们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与演出经验,共同提高传承技艺。学员们纷纷表示,我院精心安排的集中学习、现场观摩、校外考察及交流实践等多形式的培训内容,为大家提供了专业化的学习平台,拓宽了传承人群的艺术视野,有效提升了传承人群的艺术理论素养和传统技艺能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发起,旨在有效帮助传承人群增强传承实践能力与文化自信,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激发非遗传承活力。作为非遗研培平台,我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搭建高质量平台,有效引导传承人群深刻理解秧歌艺术的形式与内涵,启发拓展传承人群创作表演思路,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 / 东北音乐创新实验室  付婧

图 / 东北音乐创新实验室

初审初校 / 郝  娜

复审复校 / 刘纪刚

终审终校 / 赵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