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表演专业迎来创办20周年华诞。6月25日晚,“戏绽芳华廿春秋 鲁艺长歌薪火传”表演专业20周年庆戏剧教学汇演在沈阳音乐学院长青校区音乐剧场精彩上演。
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民艺术剧院、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沈阳话剧团、辽宁歌舞团、沈阳市浑南区委宣传部、浑南区文联等单位领导,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沈阳工学院、沈阳城市学院、辽宁传媒学院等高校同仁及省内戏剧界的艺术家、教育家等嘉宾到会祝贺。
沈阳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彦,原副院长赵德山,以及安怡、李淑华、耿岩、白丽萍、高扬、管宁、单丹等戏剧影视学院历任和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与在校师生代表5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表演专业20年奋斗历程和每一个高光时刻,在艺术的光影交织中,感受表演专业20年来的丰硕教学成果与艺术积淀。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朱晏锋和青年教师苏颖堃主持教学汇演。
晚会第一篇章“薪艺”,以“薪火赓续”与“技艺深耕”为脉络,展示戏剧语言与形体技术的双重训练教学成果。戏剧语言训练突破单纯“声台”技法,将台词淬炼为直抵灵魂的表达载体。戏剧形体训练跨越风格边界,从韵律节奏的精准把控,到肢体的细腻感知,力求把身体打磨成“会叙事的艺术工具”。二者并非孤立的技能操练,而是复刻鲁艺先辈“从根基出发”的创作基因。表演专业的青年学子以“声台形表”为根基积蓄能量,在基本功的淬炼中,以戏剧表演的艺术张力,诠释鲁艺精神“艺术为人民”的永恒命题。
第二篇章《风华》以“学科系统性培养”为引擎,从话剧功底的“根脉夯实”,到音乐剧素养的“枝叶伸展”;从本土叙事的“情感锚定”,到国际表达的“视野拓展”,层层递进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互鉴、本土与世界共融”的教学生态。其背后,是鲁艺精神的当代转译——既坚守“艺术为人民”的创作底色,又以开放姿态拥抱时代浪潮,让表演学科的“风华”,在经典解构与创新表达的碰撞中,照见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的厚度与锐度,更照见新一代鲁艺传人“以艺通变、以美铸魂”的使命担当。
第三篇章《廿迹》是表演专业二十载深耕“原创实践育人”的具象缩影——以原创剧目为载体,串联“编、导、演、服、化、道”全链条实践,推动学生从“技艺掌握”向“艺术创造”跨越,构建起学科“产学研创一体化”的育人生态。话剧《三见眉语》《翔宇》《延水谣》;音乐剧《路》《鹤之缘》《拾光》这些原创佳作在省赛、国展中获得殊荣,既印证学科综合实践的硬实力,更延续鲁艺“扎根人民、呼应时代”的精神血脉:它们或诠释黑土情怀,或回溯历史脉络传递信仰力量,以“原创”为笔,在辽沈大地书写新时代鲁艺传人的传承答卷——让鲁艺精神在创作中深耕,在荣誉中闪光,更在表演专业二十载的育人脉络里,流向更辽阔的未来。
20载风雨兼程,20载砥砺前行。戏剧影视学院表演专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戏剧与影视专业艺术人才,为我省的文化艺术繁荣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戏剧影视学院将以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秉承鲁艺传统,弘扬鲁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强自觉投身实践创新,讲好辽宁故事、沈音故事,努力打造“辽字号”精品力作,加快探索与国家需求高层次艺术人才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为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辽宁戏剧艺术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续写表演艺术永不落幕的时代华章。
文 / 戏剧影视学院 董 艳、赵南翔
图 / 戏剧影视学院 王众希
编辑排版 / 陈 婧
初审初校 / 白雪姣
复审复校 / 商 迪
终审终校 / 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