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要义,弘扬鲁艺精神,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彦以《鲁艺血脉 乐韵激扬——延安鲁艺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回响》为题,为民族声乐系师生讲授思政课。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领导干部和师生代表聆听授课。田彦系统梳理了延安鲁艺精神的形成脉络,深入剖析了这一精神的核心要义,并探讨了其在当代社会的创新性传承与实践路径。
田彦与师生共同追忆了延安鲁艺的光辉岁月。他指出,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诞生的延安鲁艺,以其昂扬的革命激情和艺术创造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孕育出《黄河大合唱》《南泥湾》等传世经典,这些作品不仅振奋了民族精神,更铸就了中国革命文艺的不朽丰碑。田彦指出,延安精神的核心在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鲁艺精神和延安精神在形成背景和核心内涵上具有紧密的联系,他勉励同学们要领悟延安精神,继承并发扬鲁艺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田彦在阐释延安鲁艺精神的当代回响时强调,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结合沈阳音乐学院的发展历史和办学实际,介绍了学院在教育教学、艺术实践、思政引领、服务社会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文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扛起高等艺术院校的责任和使命,带领全院师生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精品力作,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的火热实践中奏响时代强音。
在课堂上,田彦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双向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延安鲁艺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课堂别开生面地融入了艺术实践环节,邀请学生现场演唱《南泥湾》等经典作品,以艺术形式生动诠释鲁艺精神的时代传承。这种知行合一的教学设计,深化了学生对鲁艺精神内涵的理解,更在艺术熏陶中培育了青年学子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
在课程尾声,田彦与同学们共同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激昂的旋律中饱含着师生对祖国的深情挚爱与美好祝愿,同时也彰显出师生们对鲁艺先辈及其精神传承的崇高敬意。田彦对师生们提出殷切期望。一是要把握青春年华,勤学苦练,知行合一,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要积极投身到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伟大事业之中,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用歌声传递正能量,用艺术服务人民群众,用文艺凝聚起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
此次思政课以鲜明的主题立意、高远的政治站位、丰富的历史素材和贴近师生的讲解方式,深刻阐释了鲁艺精神的时代内涵,增强了师生们的理论认同和情感共鸣,进一步坚定了师生们扎根艺术沃土、繁荣文艺创作的专业信念与使命担当。师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学习为新的起点,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弘扬鲁艺精神、勇担时代重任。将在鲁艺精神的指引下,坚守艺术本真,勇于开拓创新,以文艺创作服务人民大众,镌刻时代印记,谱写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沈音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