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智慧 共塑精品 原创民族舞剧《红山》研讨会在学院举办

学院举办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红山》研讨会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电影局局长杨利景在会上讲话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睿在会上讲话

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田彦在会上讲话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陶诚在会上讲话

省文物考古博物院名誉院长、舞剧《红山》艺术顾问郭大顺在会上讲话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许宁在会上讲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金浩在会上讲话

中国舞协环境舞蹈展大理舞蹈季创始人兼总导演梁戈逻在会上讲话

省文物考古博物院院长白宝玉在会上讲话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梁海燕在会上讲话

辽宁歌舞团党委书记、副团长马玉丽在会上讲话

舞剧总导演王海峰教授在会上讲话

全体与会领导与专家合影

      7月14日,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红山》研讨会在院举办。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舞剧《红山》的作品质量提升策略以及辽宁地区舞蹈艺术创新发展路径展开深度研讨,为打造精品舞台艺术作品建言献策。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电影局局长杨利景,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陶诚,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许宁,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金浩,中国舞协环境舞蹈展大理舞蹈季创始人兼总导演梁戈逻,省文物考古博物院名誉院长、舞剧《红山》艺术顾问郭大顺,省文物考古博物院院长白宝玉,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梁海燕,辽宁歌舞团党委书记、副团长马玉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彦,副院长庞渤、王硕,院长助理刘小龙出席会议,舞剧红山主创团队成员与舞蹈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王硕主持。

      杨利景指出,沈阳音乐学院历时两年精心打磨,最终实现舞剧《红山》的成功首演并获得专家的认可,成功填补了同类题材的创作空白。他希望主创团队围绕如何更好表现红山文化的核心内涵、如何更好地结构故事、处理好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等方面,再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思想深度。在作品良好艺术基底的基础上,持续精进艺术呈现和创作水准,力争在冲击国家级奖项中取得突破。

      张睿表示,主创团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真切捕捉到打动人心的艺术光芒。他建议作品在服装道具设计方面增强视觉辨识度,在音乐创作方面强化作品的听觉记忆,形成独特的艺术标识。并表示将对作品给予旅游演艺方面的支持,通过音乐艺术和舞台美术的感染力,让红山文化的独特标识深入人心。

      田彦高度肯定主创团队两年来的艺术坚守与辛勤付出,并对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给予项目的高度重视、专业指导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学院将充分吸纳与会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对剧目进行深度打磨提升,通过持续性的舞台实践与学术研讨,不断精进艺术表达,着力构建“文化涵养专业建设,专业助推文化传承”的育人新范式,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艺育人”的培养目标,形成“文化传承驱动科研创新,科研成果反哺艺术创作”的良性互动格局,力争将《红山》打造成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

      陶诚在研讨中阐释了红山文化的时代价值。他指出,作为与凌家滩文化并重的中华文明起源,红山文化是构建文化自信根基的重要基石。他建议在戏剧结构方面强化后半段叙事张力;音乐方面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礼乐元素,塑造独特的音乐风格;服装造型方面在细节处展现红山先民的审美智慧。

      郭大顺表示,舞台表演应当以更加自如的艺术表现来呈现红山文化的厚重底蕴。这部剧承载着传播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使命,建议创作团队立足红山文化五千年的历史纵深,在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表示,作为一部由高校创作的舞剧作品,剧目以艺术化的方式成功完成了对中华文明源头的当代阐释。剧目的叙事结构完整、戏剧脉络清晰、演员的舞台表现情感丰富、舞蹈功底扎实,剧目的总体呈现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进一步挖掘红山文化元素,提炼更具代表性的舞蹈语汇;音乐方面融入传统乐器并突出主题元素,在灯光和舞美方面强化文化符号的视觉提炼等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舞剧总导演王海峰教授对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的鼎力支持,对沈阳音乐学院给予主创团队的充分信任,对与会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主创团队将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结合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将剧目继续打磨提升,优化叙事结构与情感张力,强化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呈现,力求将《红山》打造成为彰显辽宁文化底蕴、展现中华文明源流的精品力作。


文 / 舞蹈学院 胡  童、张大策

图 / 韩  鹏

初审初校 / 白雪姣

复审复校 / 商  迪

终审终校 / 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