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艺薪火 时代回响 民族歌剧《白毛女》首演80周年沈阳音乐学院纪念演出即将启幕

1945 年,延安鲁艺在延安演出《白毛女》

1984年,著名表演艺术家、歌唱家郭兰英应邀来院讲学(图为郭兰英指导排练歌剧《白毛女》)



        八十载岁月流转,《白毛女》始终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号角,铸就了中国民族歌剧的不朽丰碑。作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它在烽火年代承担起宣传与鼓舞的使命,树立起一座精神旗帜与艺术坐标,奠定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根基。

      2025年,民族歌剧《白毛女》迎来延安首演80周年,同时也是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建系40周年。在这样一个“双纪年”的节点上,沈阳音乐学院作为全国首个复排《白毛女》的音乐学院,从年初起便将此项目列入学院“双一流”建设重点工程。这既是一项教学创作实践,更是一场文化传承与精神接力。

        历史溯源:鲁艺薪火 代代相传

      《白毛女》诞生于1945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作品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揭示了人民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共鸣,用艺术唱出了翻身的信念,唱出了民族的觉醒。剧中《北风吹》《扎红头绳》《恨是高山仇是海》等经典唱段,旋律上口、情感真挚,深受群众喜爱、传唱度高,是中国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郭兰英老师曾来到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指导排练歌剧《白毛女》。郭兰英老师成功塑造了“喜儿”这一经典舞台艺术形象。在排练现场,她为师生亲自示范动作和唱腔,从情感表达至肢体语言运用都进行了细致指导,将自己多年来对民族歌剧《白毛女》的深刻理解和表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师生们。

70年后的2015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了新版《白毛女》。新版秉承“守本创新”的理念,在保留原作精神的同时融入现代舞台美学,使经典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它不仅承载着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天,沈阳音乐学院接过这面旗帜,不仅是在复排一部歌剧,更是在以行动接受鲁艺精神在新时代的召唤与洗礼。

       近日,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田彦受邀参加了中国歌剧研究会在延安市举行的“纪念民族歌剧《白毛女》首演 80 周年系列活动 ”。其间,参加了中国歌剧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并在新时代中国歌剧发展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在发言中,田彦强调,作为鲁艺血脉最直接的延续者,沈阳音乐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教学与创作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鲁艺精神。此次复排《白毛女》,正是在这一文化血脉与精神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在“双纪年”的历史节点上重排经典,既是对鲁艺精神的致敬,更是对红色艺术传统的赓续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延续中,沈阳音乐学院以实际行动让鲁艺薪火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

时代价值:文脉相连 致敬经典

沈阳音乐学院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同根同源,皆承自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精神与艺术传统。本次复排剧目采用中国歌剧舞剧院2015版民族歌剧《白毛女》,并得到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鼎力支持。剧院派出专业团队,全方位参与此次复排的帮扶与指导工作,共同打造出具有高艺术水准与教学价值的复排版本。此次合作是院团与院校之间“大手牵小手”的典型范例,不仅是专业力量的下沉,也是教育资源的共享,更是红色艺术精神在新时代的一次深度融合与共同成长。

此次复排获得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的正式授权,由2015版《白毛女》导演朱亚林担任导演。演员阵容由学院民族声乐系与声乐歌剧系师生共同组成,设置教师组与学生组两个版本,实现专业教学与舞台实践的深度融合。演出定于12月3日至4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举行,将特邀2015版《白毛女》指挥刘凤德先生执棒,沈阳音乐学院北方交响乐团担任演奏,阵容严谨,匠心呈现。

此次复排不仅是一次经典传承,更是一次精神传承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它贯通了延安鲁艺与新时代音乐教育的血脉,展现了院团与院校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演出结束后,学院还将举办专题研讨会,从学术与艺术两个维度探讨经典的当代价值,为“红色歌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现实意义:培根铸魂 时代新


从延安窑洞到沈音舞台,这条艺术之路贯穿几代人的理想。沈音人不是在复制历史,而是在用当代青年的声音,让经典焕发新的力量。此次复排是学院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总结创作与教学经验,从音乐结构、表演风格、舞台语汇到文化语境进行了多维思考,把舞台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与研究素材;学生们完成了从台词、唱段到整体表演的综合训练,真正实现了“以演促教、以教促研”的良性循环。同时,复排《白毛女》也为学院的学术探索提供了新的契机,学院鼓励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开展评论,从艺术史、文化传承、表演实践等角度探讨红色歌剧的当代表达,形成以创作为依托、以研究为支撑的学术生态。

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将红色经典融入育人体系,使之成为一堂鲜活的“大思政课”,并通过教学实践、课堂讨论与师生共创等方式,深入研究《白毛女》及其他红色作品,将复排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用于后续教学改革与舞台创作中,使红色歌剧成为沈音艺术教育中一条鲜明主线,成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与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同时,将红色艺术教育深度融入“双一流”建设中,实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统一,让红色文艺成为沈音办学的底色与灵魂,用行动传承鲁艺精神,用艺术点亮信仰之光。

八十年前,《白毛女》唱响了民族觉醒的呐喊;八十年后,沈阳音乐学院用青年之声,让这部红色经典再度焕发生命光彩。沈音人将以鲁艺精神为根,以时代使命为魂,用艺术培根铸魂,用经典启迪未来,让《白毛女》的旋律化作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回响,在大地上久久传唱,在传承鲁艺精神、推动中国民族歌剧繁荣发展的道路上,持续贡献“沈音力量”!

12月3日至4日,由沈阳音乐学院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支持的民族歌剧《白毛女》将在盛京大剧院拉开帷幕;

12月5日,沈阳音乐学院将举办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红色歌剧”的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将持续放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