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在沈阳音乐学院成功举办
沈阳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原主任杜晓十教授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顾问方智诺教授致辞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吴家军主持开幕式
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贾达群教授题为《中国特色作曲理论学科体系的结构辩证》的学术讲座
高平教授主讲“高平和Jack Body钢琴作品赏析”讲座
以联动、协同一-理论作曲学科大中小一体化发展研讨与交流
四川师范大学李德隆教授总结教师作品
沈阳音乐学院张宝华教授总结学生作品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熊小玉教授总结教师组论文
苏州科技大学陈林教授总结学生组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吴春福教授做总结
全体与会专家合影
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与沈阳音乐学院联合主办,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年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全国42所高校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师生齐聚一堂,以“联动、协同——理论作曲学科大中小一体化发展”为主题,共话学科发展新路径。25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
沈阳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沈阳音乐学院建校87年来,始终传承“紧张 严肃 刻苦 虚心”的校训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积淀了丰硕学术成果。他强调,理论作曲是音乐教育的基石与引擎,本次研讨会汇聚领域精英,必将通过思想碰撞产出丰硕成果,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校际合作,培养德艺双馨人才,助力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原主任杜晓十教授回顾了协会35年的发展历程,对青年才俊齐聚表示欣慰,并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希望青年一代传承学会优良传统,深耕专业领域;二是延续两年一届会议的交流传统,以会议为纽带促进同仁互助;三是坚守学术初心,以成果展示为起点深化研究。委员会顾问方智诺教授指出,此次会议作为协会的第十五次学术盛会,彰显了协会深耕学术的执着追求。协会始终以学术诚信为根本,搭建优质交流平台,有效推动了高校作曲理论的改革创新与学科发展
我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吴家军主持开幕式。为期两天的研讨会聚焦核心议题,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体系,设置专题研讨1场、专家主题讲座2场、教师及学生论文宣讲4场,教师及学生作品宣讲4场、并同步举办了一场综合音乐会,在促进学术交流的同时,展现了音乐教育学院师生的艺术风采,实现了理论交流与实践展示的深度融合。
在学术讲座环节,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贾达群教授以《中国特色作曲理论学科体系的结构辩证》为题,结合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深入解析作曲理论体系的结构建模与学科重构。讲座为中国特色作曲理论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高平教授则以《文字与音乐的交互——高平和 Jack Body 钢琴作品赏析》为题,探索文字在音乐创作中的叙事功能与情感塑造价值,既为高校理论作曲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也为青年创作者打开了创作思路。有效推动了理论作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创新,对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的音乐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题研讨环节围绕“联动、协同——理论作曲学科大中小一体化发展”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深入交流,推动了校际教学资源共享与课程实践对接。与会专家就“学科建设需强化AI等现代技术与作曲教学的融合,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应聚焦课程体系衔接,推动高校研究成果向中小学教学转化,同时需进一步优化学科评价标准”等方面内容达成共识。
26日下午的闭幕式上,专家学者对会议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四川师范大学李德隆教授指出,此次宣讲的教师作品呈现“回归传统、源于生活、技法严谨”的特点,其中AI制作MV的声乐作品展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创新融合。 我院张宝华教授评价此次宣讲的学生作品题材丰富、活力蓬勃,涵盖青年生活、自然景观等多元主题,部分作品融合少数民族元素与流行风格,他同时建议AI时代的作曲创作应坚守文化自信,深耕文化根脉。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熊小玉教授表示,教师组的论文聚焦学科建设前沿,多篇成果探索红色经典音乐的思政育人价值,提出“课程思政+作曲理论”双轨模式,部分研究成果为民间音乐资源教学转化及高师对接中小学课程提供了实操方案。苏州科技大学陈林教授指出,学生组的论文兼具学术性与时代性,既有对AI作曲应用边界、新媒体影响的前沿探索,也有针对青少年认知规律的理论通俗化策略研究,更有对地域民歌传承的深度剖析,充分展现了青年学人的创新思维。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吴春福教授作总结发言,对此次会议承办单位对会议的筹备和举办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向所有参与者表示感谢,并宣布下一届研讨会将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新时代音乐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会议不仅系统总结了理论作曲学科发展经验,更搭建了校际交流与成果展示的高端平台,有效推动了高师音乐教学与中小学实践的精准对接,为高校理论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构建中国特色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研讨会所凝聚的共识与成果,将持续赋能理论作曲学科的创新发展,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使命的落地见效注入强劲动力。
文 / 音乐教育学院 李晓晔
图 / 音乐教育学院
初审初校 / 陈 婧
复审复校 / 商 迪
终审终校 / 李丽娜